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614节

  就见凛冽的寒风中,石岚裹得严严实实的,用戴着手套的手挥舞扫帚,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
  “方大哥!”
  “小岚,新年快乐啊!”
  方言笑着递了份开年红包,“你哥,还有王硕、海晏、阿城他们到了没有啊?”
  石岚道了声谢,接着说除了陈西米和余桦还在进京的路上,其他人现在都已经到了。
  “跟我来吧。”
  方言领着梁佐,大步流星地走进会议室。
  嘈杂的聊天声戛然而止,一双双眼睛直直地盯着方言看去。
  而王硕这一第一狗腿更是屁颠屁颠地凑了上去,腆着脸跟方言寒暄了几句。
  “开年红包,人人有份。”
  方言从公文包里拿出一沓,亲手地分发给在场的每一个人,包括初来乍到的梁佐。
  梁佐没有立马去接,而是想要推脱:“方老师,这……”
  “你既然已经加入编辑部,不管是加入一天也好,加入一年也罢,都是编辑部的一份子。”
  方言递了过去,“当然就有你的一份。”
  见到梁佐这个生面孔,王硕无不好奇道:“方老师,这位是?”
  “他是我今年新招的编辑。”
  方言言简意赅地道出梁佐的身份背景。
  当众人听到他是谌蓉的儿子时,下意识地以为是往编辑部里塞了个关系户,但当得知《虎口遐想》的相声以及原著都出自他手之时,立马大为改观,纷纷洋溢热情地和他打着招呼。
  “梁佐同志,欢迎欢迎啊!”
  “你这相声写的可以啊,差点没把我们一家给乐死。”
  “春晚的节目我都看过了,在相声这个品类里,完全不输于《五官争功》,相当地精采!”
  “………”
  面对这么多成名作家的簇拥,梁佐一时间激动难耐,甚至是受宠若惊,连连表示自己初入《推理世界》编辑部,还只是个新人,以后还要跟石铁生、王硕等人多多谢谢,希望他们不吝赐教。
  “这话就说得太客气了,各有所长,互相学习嘛。”
  石铁生指了指边上的空座,示意梁佐坐下。
  桌上摆着花生瓜子红枣以及其它零嘴,在场的所有人边吃边聊,彼此之间,渐渐熟络起来。
  “闲聊就先到这里为止吧,现在我们就先谈一谈开年以后我们即将要面对的几项工作。”
  石铁生经过几年的历练,对管理经营出版社越发地得心应手。
  方言剥着瓜子壳,就听到第一项工作就是燕京电视艺术中心邀工作室写个电视剧的本子。
  “我记得没错的话,鲁晓威、郑小龙他们不是该忙着拍《大宋提刑官》嘛?”
  “是啊。”
  石铁生说,《大宋提刑官》第一部播出以后,收视率高达93%左右,几乎达到了万人空巷的地步,因此燕京电视艺术中心准备趁热打铁,抓紧拍后续的第二部,而就在这个制作的空档期,希望方言、王硕他们能够想出另一部新的电视剧,作为《大宋提刑官》第二部播出前的过渡之作。
  “有什么要求吗?”
  方言追问道。
  “成本要低。”
  石铁生说,《大宋提刑官》电视剧的投入可不小。
  方言瞥了眼梁佐,会心一笑道:“我在国外的电视上,经常看到一种叫‘情景喜剧’的全新电视剧品类,成本非常的低,但总是能以小博大,取得非常不错的收视率,要不我们就试着写写这个?”
  第583章 新写实小说
  “情景喜剧?”
  在场的大部份人都还是第一次听说过电视剧里有这么一种品类。
  方言言简意赅地解释了一番,然后瞥了眼陷入思考的梁佐:
  “情景喜剧是最符合郑小龙他们的要求,怎么样,你要不要也参加写剧本?”
  “啊,我?”
  梁佐一个激灵,“可是方老师,我不会写啊。”
  “不会写怕什么?反正情景喜剧谁都不会写,整个华夏也没人写过,不试试又怎么知道呢?”
  方言不以为然。
  “可是我连电视剧都没写过,就写过、相声。”
  梁佐犹犹豫豫道。
  方言道:“不用这么担心,没写过就慢慢学,这里的每一个人一开始也并不会写影视剧本。”
  王硕挤眉弄眼说:“是啊,这玩意儿又不是打从娘胎里出来就会的。”
  方言道:“知道为什么要点名让你参加吗?因为不管是写相声,还是写小品,都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写得快,从《虎口遐想》开写,到在春晚上开播,拢共花了三周左右的时间,而恰恰情景喜剧,有的时候忙不过来,就要边写边改边拍,所以需要找些快手儿。”
  然后露出玩味的笑容,“我听你弟弟梁田说,你写《虎口遐想》剧本的时候,跟上厕所似的,蹲下扑通扑通,一会儿工夫就拉完了,站起来走了。”
  “这……这……”
  梁佐在众人的注视下,羞得满脸涨红,心里发誓等回家以后,非得好好收拾梁田这小子不可!
  “方老师说得对!”
  王硕拍手叫好,“只不过眼下我们手头上没有适合情景喜剧的题材和,这该怎么整?”
  “情景喜剧跟我们以往原创或改编的剧本都不一样,它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写实’。”
  方言伸出了一根手指。
  听到“写实”二字,石铁生、王硕、梁佐等人面面相觑,不明白其中的深意。
  方言笑了笑,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大部分的情景喜剧写的都是老百姓的吃穿住行、家庭伦理、职场故事等等,比如,《炊事班的故事》、《东北一家人》、《家有儿女》……
  “方老师,您的意思是这情景喜剧得写的有人情味,有烟火气,有生活味是吧?”
  王硕一点即透,甚至还举一反三。
  “不错,而且在这个理念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把这一类归结为‘新写实电视剧’。”
  方言道:“如果放在文学上的话,那就称之为‘新写实’。”
  石铁生、梁佐他们越听越感兴趣,一个个地追问“新写实”的概念。
  “在新写实中,没有惊心动魄,也没有缠绵缱绻,所有角色都是挣扎在原生态的日常琐事之中,在人格上既不崇高也不猥琐,在道德上既非大善也绝非大恶,在行为上既不蝇营狗苟也不超群绝伦,是一群身处善恶之间的普通人,即便要阐述一些大道理,也不是填鸭式的说教……”
  方言认真地讲解起来,其实很多新写实的作家,都是家庭伦理电视剧、情景喜剧的编剧。
  比如《一地鸡毛》、《金婚》、《双面胶》、《王贵与安娜》、《渴望》等等。
  甚至于《马大帅》、《刘老根》系列这些,也都是带有东北生活气息的的“新写实电视剧”。
  前世的都市剧之所以越来越悬浮,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新写实的匮乏,适合改编的不多了。
  “方老师,您说的这个‘新写实’,难道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类型?”
  钟阿城摸了摸下巴。
  方言点头说,新写实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全新分支,跟幻觉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等类型并列,在传统现实主义的基础上,保留了对现实问题和社会现象的关注,但减少意识形态的说教。
  梁佐、王硕等人的思路一下子就被打开,犹如醍醐灌顶般,慢慢地觉悟过来。
  “岩子,你既然都说到这份上,想必心里已经有了主意。”
  石铁生会心一笑,“早就想到了该怎么把‘新写实’跟‘情景喜剧’结合到一起吧?”
  “我是这么想的,可以有这么一个四合院,或者是有这么一个胡同,甚至是有这么一个家……”
  方言准备以《我爱我家》为骨,掺入《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闲人马大姐》、《编辑部的故事》等情景喜剧,搞一个“胡同宇宙”,穿针引线,把一个个电视剧统统地串联到一块去。
  而这个宇宙的开端,就从《我爱我家》开始,随即说出了一个大概的背景框架和人物关系。
  像贾志国,在原版里是在某机关任职,自己改成《人间指南》的前编辑,跟李冬宝、戈玲、余德利他们曾经是同事,傅明、和平、贾圆圆、贾志新等人,也跟其他电视剧的人物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至于故事的话,我打一个比方。”
  方言拿《我爱我家》其中的一集,也就是《老傅病了》来举例,老爷子傅明为了刷在家里存在感,故意装病求关注,结果被医院误诊得了癌症,大受惊吓,留下遗嘱,结果弄得全家人哭笑不得。
  在场的所有人都听得津津有味,特别是梁佐。
  梁佐觉得这个剧本简直是给自己量身定制的,不务正业的弟弟贾志新对应自己的弟弟梁田,梁田身上有一种由内而外“不上班”的气质,而贾家的其他成员构成,恰恰有一种梁家投影的感觉。
  知识分子兄长贾志国对应梁佐自己,贾圆圆就是自己妹妹小时候的样子。
  而全剧的灵魂人物老干部傅明,就像是梁佐的父亲。
  “我们写的这个情景喜剧,务必要把80年代所有流行的话题都浓缩在这一方天地里。”
  方言信誓旦旦地说,“最起码要做到,在风趣中让人感到辛酸,在幽默中包含对历史的反思,在调侃中让人关注和分析社会问题,要用足够的笑料把很多道理讲的明白,而不是上价值讲空话。”
  “啪!”
  梁佐兴奋地拍了下手。
  这一举动,瞬间引来王硕、石铁生等人的注意,一个个脸上都挂着似有似无的微笑。
  “看起来你挺喜欢这个剧本的。”方言咧嘴发笑,“接下来创作的时候可要多出几分力啊!”
  此话一出,顿时满堂哄笑,笑声很快地充满了屋子里的每个角落。
  第584章 请了个帮手
  《我爱我家》的剧本初稿,最终被方言安排给王硕、梁佐和钟阿城,自己则担任总编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