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654节

  方言喝了口奶茶,“老潘你觉得不可能?”
  “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但难度我只能说很大,不是一般的大。”
  潘耀名提醒了一句,马荣城可是长期在黄玉朗的公司里画漫画,黄玉朗对他是有栽培提携之恩。
  《中华英雄》的成功,有一部分的功劳要归功于黄玉朗这半个师父,以及玉朗国际公司这个平台,马荣城也凭借着《中华英雄》,鲤鱼跃龙门,身价翻了十多倍,年薪涨到了600万港币。
  俨然是在黄玉朗之下的香江漫画的第一人,而这个600万的年薪,同样创下了当年的纪录。
  “工资待遇方面不是问题,甚至我可以给黄玉朗给不了的。”
  方言耸了耸肩,自己干脆不用股权激励来给马荣城画饼,直接就给出版公司的股份。
  “这或许可行,不过马荣城毕竟是黄玉朗的摇钱树,也是公司的台柱子,他不可能坐视这么一条大腿就这么被挖走,肯定在合同里埋下了不少苛刻的条件,防范着有人把马荣城挖走。”
  潘耀名道:“或者会想方设法地阻挠马荣城跳槽。”
  “不试试又怎么会知道呢,我倒觉得马荣城不像是个愿意久居人下的人。”
  方言记得清清楚楚,马荣城后来离开黄玉朗的公司,自立门户,创立了天下出版社。
  《风云》便是天下出版社出版的,一书连载25年,奠定了他在香江漫画界“一代画神”的地位。
  “那就试试!”
  潘耀名郑重地点了下头。
  “除了马荣城以外,我们还要从黄玉朗的公司,以及其他漫画出版社挖些好苗子,如果一时半会实在挖不到的话,可以退而求其次,挖些画工出众的画匠,来画我的也可以。”
  方言认真地回忆了下。
  黄玉朗的公司里值得挖走的,还有画《古惑仔》的牛佬,《街霸》、《拳皇》系列的许景琛。
  “说的没错,就比方说《三体》、《鬼吹灯》、《神探狄仁杰》……”
  潘耀名说:“再说了还有你提出的‘玄幻修真’,依我看,《中华英雄》也算玄幻这一类。”
  方言笑道:“那就这么定下来,老潘,就以你的名义先邀请马荣城见个面,看看他的态度!”
  第633章 三剑合璧(二合一)
  夕阳西下,余辉洒在玉朗国际公司。
  马荣城挂断电话,从办公室里走出来,迎面撞见自己的助理,崔行中。
  “黄总那边又来催了。”
  崔行中说,公司想要提前跟他商谈续约的事情。
  “我的合同直到明年才到期,这还有一年多的时间,有必要催的这么急嘛!”
  马荣城皱了皱眉。
  崔行中把他拉回到办公室,关上了门,才敢透露,公司由于受到去年全球股灾的波及,股价腰斩,士气低落,如果这个时候,能对外宣布“马荣城这个台柱子成功续约”的好消息,不管是对外界,还是对内部,都足以振奋人心,虽不能说一定能提振股价,但至少能止住目前股价的颓势。
  “可我现在并不想过早地续约。”
  马荣城一脸严肃道:“容我再好好地想一想。”
  崔行中压低声音说:“你跟我老实说,刚才那个陌生电话是不是其它漫画出版社打来的?”
  马荣城瞥了一眼,一言不发。
  “你跟我还藏着掩着干什么,我们两个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你要是想跳槽的话,我也跟着你跳槽,你要是想单干,我二话不说也跟着你干,但是就只有一条,在做之前,你得提前跟我透个风。”
  崔行中低声道:“黄玉朗可不是什么善茬。”
  “我现在还没有想好。”
  马荣城说自己准备今晚去会一会来电的这个人,同时也喊上崔行中一块去。
  “成!画漫画也许我不如你在行,但要论谈判,我可比你在行。”
  崔行中满口答应下来,“还没问刚刚给你打电话的到底是谁啊?”
  ………………
  两人准时地出现在约定好的酒店,在服务员的指引下,来到了一间包厢的门口。
  “咚咚。”
  伴随着一阵敲门声,屋内传来一声“请进”。
  崔行中和马荣城推门而入,方言和潘耀名的面孔映入眼帘,一下子被惊得不知所措。
  “方……方先生?!”
  “来了啊!”
  潘耀名哈哈大笑起来,忙不迭地招呼两人坐下,然后以东道主的身份替彼此相互介绍。
  “我没想到方先生竟然也会来,本来我以为只是三联书店的潘副主编邀请我吃顿饭……”
  马荣城才意识到这个饭局其实是方言专门摆下的。
  崔行中说:“既然是方先生、潘副主编请我们吃饭,想必不会只是吃吃饭、喝喝酒,肯定是有事,有什么话,您就直说,能帮忙的地方我们一定帮忙,不能帮的,您也一定能体谅我们的难处。”
  “快人快说,那我们也就直说了。”
  潘耀名在方言的眼神暗示下,直截了当道:“我这次并不是以三联书店的名义请你们吃饭,而是作为方先生旗下出版公司顾问的身份,请你们吃饭的同时,想和你们谈一笔合作。”
  崔行中和马荣城面面相觑,隐隐约约地猜出合作的内容。
  “我们出版公司的业务不仅仅放在、杂志之上,同样也准备在漫画领域深耕细作。”方言说,“现在已经争取到大量日漫在香江范围的发行权,当然,我们也希望从香江本土吸收一批优秀的画师、漫画家,出版广大香江读者所喜欢的港漫,不知道你们二人愿不愿意加入?”
  “方先生、潘副主编应该都知道,我们是玉朗国际公司的人。”
  崔行中面色不改道。
  潘耀名笑眯眯说:“我们当然知道,而且我们还知道,荣城作为黄玉朗公司的台柱子,还有一年多的时间,合同就要到期了,到那个时候,你们二位何去何从,可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抉择。”
  “这个……这个……”
  马荣城面露难色,万分纠结。
  自己之所以迟迟没有做决定,便是因为黄玉朗一度跟自己亦师亦友、亲如手足……
  “先别急着回答,不妨听一听我们给出的条件如何?”
  方言拿起酒瓶,亲自给两人倒上酒。
  马荣城一个激灵,随后便从潘耀名的口中听到开出的待遇,非但在自己原有的年薪上加了100万港币,涨到了700万港币,而且还愿意给出出版公司5%的股份分红,以及再加3%的股权激励。
  “另外,我们还要聘请你担任公司副总,负责整个漫画出版部门。”
  看到他们一副心动的样子,方言嘿然一笑。
  “方先生,我只会画漫画,从来就没有过管理部门的经验。”
  马荣城两眼圆瞪,难以置信,“您真的放心把整个漫画出版部门交给我们?”
  “我一直信奉一句话,‘钱给多了,不是人才也会变成人才’,没有经验,那就锻炼出经验!”
  方言道:“何况不还有崔助理嘛,他可是协助你管理漫画部门。”
  潘耀名补充道:“是啊,我们相信你们有潜力、有能力、有实力可以经营好漫画这块业务。”
  马荣城心怦怦狂跳,“方先生,潘副主编,你们真的是太抬举……”
  “千万别这么妄自菲薄,你可是如今全香江漫画的第一人。”
  方言语气里带着几分诱惑,“难道就从来没有想过亲自主持一个漫画部门,甚至是出版社嘛?”
  马荣城的确有单干的念头,此时被说中心事,一下子沉默了下来,脑子在疯狂运转,权衡利弊。
  潘耀名再添一把火:“你虽然在黄玉朗的公司是年薪最高的漫画家,但是在创作、管理等方面的话语权并不高,在黄玉朗的管理制度下,监制才是管理整个漫画团队,包括漫画创作的主导者。”
  “我能冒昧地问一句,两位对这个监制管理制度怎么看吗?”
  马荣城直直地盯着他们看。
  “这是一个本末倒置的制度。”
  方言一本正经道。
  “何以见得?”
  马荣城眼前顿时一亮。
  “好的制度在管理漫画创作上的确较有效,也非常正确,画漫画这一行是需要团队合作的工作,只不过比起一个监制,一个好的主笔才能有好的漫画,然后这个好的漫画才会有好的销量。”
  方言道:“所以一本漫画的重心应该在主笔身上,不能因为监制喜欢创造什么东西,便顺从他的意思,这样的话,主笔根本没法全力发挥,恰恰应该反过来,监制应该协助和配合主笔的创作。”
  “对!您说得太对了!”
  马荣城感觉每一句话都仿佛说进了自己的心坎。
  崔行中诧异不已,没想到方言居然对玉朗国际公司的管理制度如此熟悉。
  “我们如果不了解的话,又不怎么会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邀请你们加盟呢?”
  潘耀名夹了一块蒸焗龙虾。
  方言认真道:“黄玉朗这种漫画公司化出发点就是错的,不该限制主笔的自由度,让他们被迫只能安分地画画,不能过问太多剧情、出版等方面的事,我觉得在这上面,日本漫画业做的就极好。”
  “没错,公司最为失败的地方是用监制的这种形式来管理漫画团队!”
  马荣城一拍桌子,宣泄不满,黄玉朗之所以要设立监制,完全是想方设法防止漫画部的工作人员跳槽、加薪、耍花样,名为监制,实为监工,非但在创作中没什么助益,反而成了绊脚石。
  潘耀名忍不住打趣道:“看来你们早就对这种监制制度不顺眼了。”
  马荣城眼看被一语道破,索性大大方方地承认。
  “其实也正因为玉朗国际公司一家独大的局面,再加上这个监制制度,才导致港漫如今止步不前,这么多年的作品依旧是延续《龙虎门》、《李小龙》等漫画的叙事公式和审美画工。”
  方言直接说出了70年代的港漫卖座公式,那就是始终不变的武侠题材,而且主角浓眉大眼、夸张肌肉块,身负永远打不死的英雄光环和各种离奇的奇遇,然而这都过去10多年了,依旧是这个路子。
  马荣城和崔行中连连点头,深有同感。
  “相比于港漫的停滞,日漫却是发展迅猛,漫画表现技法一直都在不断地吸收新的东西。”
  方言伸出第一根手指:“就比如说《龙珠》吧,鸟山明的动作分镜简直堪比业界教科书,远远地超过了《北斗神拳》、《圣斗士星矢》等格斗漫画的构图。”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